你看,有些字,单拎出来再好听,一旦搁在吴姓后头,就感觉有点儿别扭,或者太普通了,丢在人堆里找不着。名字这东西,是跟着人一辈子的呀,你说能不慎重吗?我这些年,光是听朋友啊、亲戚啊为了起名犯愁,见的、听的名字没一千也有八百了,心里头自有一杆秤。
先说那些听着就让人耳朵一亮,又不过分张扬的。我觉得吧,给吴姓女孩起名,最好能搭上那些带着水汽、带着光亮、带着植物馨香的字眼儿。比如,吴清然。清是清澈,然是自然而然,合起来,就像山间一股清泉,又像雨后初霁的天光,干净、透彻,不染尘埃。再比如,吴语桐,语字灵动,桐是梧桐,带着点古典的意境,让人想到“梧桐细雨”,多有画面感啊,又不失活泼气。
当然,走文雅路线的,从古籍里找是条不错的路。《诗经》里多的是好字。比如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”里的静字,搭上吴姓就是吴静,虽然普通了点儿,但加上个字,比如吴静娴、吴静姝,立刻就不一样了,娴是娴静,姝是美好,都是妥妥的大家闺秀范儿。还有像“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”里的柔,吴柔,听着就心软软的。或者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里的倩,吴倩,哎呀,当年港片里多少美女叫这名儿,带着点儿俏丽劲儿。

但是,也不能光顾着古意,得看整个名字念起来顺不顺。吴倩这个名字,虽然好听,架不住重名率高得吓人。所以啊,如何在传统韵味和现代特色之间找到平衡,这才是真本事。
我觉得可以多看看那些带着美好寓意,又比较少见的字。比如吴月华,月是月亮,华是光彩,多美的意境!让人想起月光洒在地上的样子,清辉流转。再比如吴星阑,星阑,夜将尽未尽之时,星星还在天边闪烁,多辽远、多有诗意啊,寄托了希望孩子能志存高远的心愿。
有些家长喜欢用叠字,比如吴萱萱、吴依依。叠字的好处是听起来特别亲昵、可爱,小名叫起来顺口。但大名用叠字,我觉得得挑字,而且要看姓氏。吴这个姓,用叠字其实挺搭的,因为它本身不生硬,叠字能增加柔美感。不过,叠字的正式感稍弱一些,这个看个人喜好。
现在也流行用一些现代感强的字,或者寓意积极向上的。像吴欣然、吴悦溪、吴思琪。欣然是高兴的样子,悦溪是快乐的小溪,思琪是思念美好的玉石。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很明快,充满了生命力。我特别喜欢吴思琪这个名字,思字有深度,琪字有光泽,合起来就像是深思熟虑后的晶莹,有内涵又不失光彩。
避开那些用得烂大街的字也很重要。什么吴雅琪、吴欣怡、吴雨涵……不是说这些名字不好,它们也确实好听,寓意也好,但架不住班上能找出好几个来。孩子名字,多少希望能带点儿独特的印记吧?所以,在选常用字的时候,可以考虑放在第二个字或第三个字,通过组合来创造新意。比如吴语涵虽然多,但吴涵语就少一些,感觉就不太一样了。涵字内敛,语字外放,组合起来也挺有意思。
选字的时候,一定要念出来听听!多念几遍,快着念,慢着念,看看有没有奇怪的谐音,或者念起来磕巴不顺口。有些字形看着挺美,念起来就是别扭。比如,曾经听过个名字叫吴琼琚(不是真名啊,随便举例),琼琚都是美玉,字面意思美极了,可念着总觉得劲儿使不对。吴这个姓,后面跟的字最好发音是开口音或者舌尖音,能让整个名字流畅起来。像以“i”、“u”、“ü”结尾的字,或者以“an”、“en”、“in”、“un”、“ang”、“eng”、“ing”、“ong”等鼻音结尾的字,跟吴姓搭,感觉更顺滑。比如吴思(si)、吴书(shu)、吴韵(yun)、吴岚(lan)、吴清(qing)、吴宁(ning),你念着试试,是不是比吴笛(di)或者吴洁(jie)感觉要柔和一些?不是说笛和洁不好,而是搭配吴姓时,那种流畅感略逊一筹,个人感觉哈。
还有啊,名字里别带那种特别生僻的字,孩子以后写名字麻烦不说,别人都不认识,怎么叫啊?名字是用来叫的,不是用来显摆你认识多少字的。当然,有文化底蕴的生僻字是另一回事,但得那种大家看着眼熟、查一下就知道的,别是那种电脑都打不出来的字。
最终的名字,还得结合孩子的生辰信息(信这个的),或者家里的辈分(如果有的)。但抛开这些,光从音、形、意上来讲,给吴姓女孩起名,既要突出女孩儿的柔美、灵动,又要带着点儿大气、有底蕴,还得考虑重名率和书写方便。
想来想去,我还是偏爱那些意境悠远、听着朗朗上口的名字。比如吴昭华,“昭华”本指美好的时光,也指一种玉,光明而美好,带着希望的光芒。再比如吴锦心,“锦心绣口”,比喻有美好的心思和文采,寄托了希望孩子心灵手巧、有才情。或者简单大方点的,吴晴岚,晴日山间的雾气,多清新自然!
名字啊,就像给孩子选了一件最贴身的衣裳,得合体,得舒服,还得漂亮。希望每个吴家小姑娘,都能拥有一个她自己也喜欢、别人听了也觉得舒服的好名字。选名字的过程,其实也是父母第一次把对孩子的爱和期盼具体化的过程,多花点心思,值!真心的。
本内容由SF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dsmly.com/233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