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经楚辞取名

你瞧瞧,《诗经》。它多朴实啊!风、雅、颂,说的都是寻常日子里的事儿,采薇啦,思妇啦,恋人啦,君子啦。它的名字,也跟着带着股子泥土香,露水气儿。不花哨,不绕弯子,直给,可里头那个意境,深着呢。像什么“静女其姝”,一个“静”字,一个“姝”字,多好!温婉,美好,带着点儿不好意思的俏皮。又不光是“静女”,你再看“思齐”,出自《文王之什》,那可是说文王的德行,让人思慕、想要看齐。给孩子取名“思齐”,是寄托了多大的期望啊!希望他能像先贤那样,品德高尚,让人敬仰。这名字,光是念出来,都有股子正气。再譬如,“其华”,《桃夭》里头的,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那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,是年轻美好的样子。这样的字眼儿,往名字里一搁,孩子仿佛带着那灼灼的桃花光。

可《楚辞》呢?嗨,那是另一个世界了。屈原,那个伟大的,又带着点儿悲情、有点儿孤独的诗人,他笔下的世界,瑰丽奇绝,香草美人,神话传说,天问九歌…那是往天上去的,往九嶷山去的,往那遥远神秘的所在去的。所以《楚辞》里的名字,就带着一股子浪漫、一股子飘逸、一股子灵动,甚至还有点儿忧郁的厚重

你比如,“离骚”,虽然不适合直接做名字,但那种孤高、那种求索的精神,多少人心向往之?可以从中撷取字眼儿啊!像“朝华”,出自《离骚》,“朝搴阰之木兰兮,夕揽洲之宿莽”,清晨采木兰,傍晚拾宿莽,形容诗人内心的勤勉与高洁。一个“朝华”,就把那种带着露水的清新、带着理想的朝气,全给概括了。再有“怀瑾”,出自《九章·怀沙》,“怀瑾握瑜兮”,抱着美玉,怀揣高洁的品德。这名字,多有分量啊!是希望孩子品德像玉一样无瑕。还有那些描绘神祇、景物的词儿,“扶苏”(虽然后来有了别层意味,但字面出自《九歌·山鬼》),“灵均”(屈原的字),“昭华”(《九歌·湘君》,“美目兮盼兮,靥辅承权”)…这些字眼儿,自带背景,自带故事,念起来都觉着嘴里有香气。

诗经楚辞取名

你说,现在这名字啊,有的太俗,有的光图个稀罕,生僻字一堆,连着姓氏一念,拗口得不行。名字,它不仅仅是个称谓,是烙在你身上的第一个印记,是父母给你最好的祝福,也是你跟这个世界最初的关联。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里头找,找的是什么?找的是那份儿文化传承,是那份儿意境,是让孩子的名字,带着中华民族最古老、最纯粹的文学气息。

可这事儿啊,也不是随便扒拉两句诗就行的。得斟酌,得品味。不能光看字面意思,得懂点儿上下文,懂点儿当时的文化背景。比如《诗经》里的“菁菁”,《诗经·操》里有“菁菁者莪,在彼中阿”,比喻培养人才。用“菁菁”做名,就有了生机勃勃、茁壮成长的好寓意。但你得知道它从哪儿来,为啥这么用。要是只看到一个“草字头”,觉得像草一样?那可就差远了。

楚辞》尤其得小心。它的用字,很多都带着点儿神话色彩或者特殊寓意,不是现代汉语里头的常用字。而且,屈原的情感太强烈了,有些词儿带着浓浓的悲愁、孤独,不适合用在孩子名字里。比如“离骚”里的“愁”,那可是刻骨的忧愁,你总不能给孩子取名“怀愁”吧?所以,得会筛选,会辨别。要取其精华,避开那些过于沉重、晦涩或者容易引起误解的字词。

还有啊,得看看跟姓氏配不配。有些姓氏本身比较普通,配上一个特别有意境的名字,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。但如果姓氏本身就很特别,再配上一个过于复杂的《楚辞》名字,可能就显得太…怎么说呢?有点儿用力过猛了。得讲究个和谐,讲究个韵律。名字,念着要顺口,听着要好听。你光看着字形好、意思好,念出来跟绕口令似的,那可不行。字音字形字义,这三样儿,一样儿都不能马虎。

我有个朋友,给女儿取名“清芷”。“言有之,。”出自《楚辞·招魂》,“朕幼清以廉洁兮”。“芷”呢,《离骚》里屈原老是提,“畦留夷与兰兮,惟荠麦之离离”。都是香草,代表高洁的品德。一个“清芷”,既有《楚辞》的香草美人儿的浪漫气儿,又不失清新脱俗的雅致。多妙啊!不像有些名字,取得太大,压不住;或者太小家子气,没啥内涵。

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里取名,不仅仅是复古,不是赶时髦。它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,是把老祖宗的好东西,用现代的方式传承下去。它是给孩子一份厚重的礼物,一份带着露水和星光的名字,一份能陪伴他走一辈子、每每念起都能感受到其中美好寓境的底蕴。

但记住啊,别为了追求古典就弄得生僻难认,或者过度解读,把一个好端端的词儿,用在不恰当的地方。得是自然而然的,是水到渠成的。那名字,得跟孩子的气质有那么点儿契合,或者说是父母希望孩子能长成的那个样子。

所以啊,要我说,想从《诗经》《楚辞》里给孩子取个好名儿,可不是坐在那儿翻书就能行的。得用心去读,用心去体会,感受字里行间那股子劲儿,那份儿韵味。得像个寻宝人似的,在那浩瀚的文字海洋里,找到最闪亮、最贴合你心意的那个字眼,让它在你家孩子的名字里,永远闪耀着光芒。这过程本身,就带着点儿仪式感,不是吗?是一种连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仪式

本内容由大名研究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dsmly.com/23503.html

(0)
大名研究大名研究
上一篇 2025-05-16
下一篇 2025-05-16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