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话,一听到“棠”这个字,脑子里立马能勾勒出一幅画:粉白的一片,或者淡淡的红,春风里摇曳,美得有点不真实。棠梨花、海棠花,都是自带古典滤镜的。把这么个字搁在名字里,听着是挺雅致,挺诗意。可真要落到给孩子取名这事儿上,我总觉得,得、得好好想想,甚至可以说,慎用。
为什么这么说?不是说它不好,美是真美。问题是,名字这东西,它不仅仅是个符号,它是要跟着人一辈子的。一个名字,得托得住,压得稳,还得能伴着人闯荡。而“棠”这个字,在我看来,它自带的气质,或者说寓意,是有些复杂的,甚至可以说是脆弱的。
你想啊,“棠”字,最直接联想到的就是花,是树。花儿,固然烂漫,绚烂,但你不能否认,花期苦短,它太容易凋零了。风一吹,雨一打,就落英缤纷了。那种美,是刹那的,是易逝的。用这样一个字做名字,虽然父母是盼着孩子像花儿一样美好,可潜意识里,会不会给这孩子的人生,罩上一层淡淡的、关于易逝和脆弱的阴影?这听着有点迷信,有点矫情,但字词的力量,你不得不承认,它是在那里的,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感受,甚至给别人带来某种先入为主的印象。

再说到文学上的“棠”。很多诗词里的“棠”,都带着一种清愁,一种离别,或者是一种对美好事物不再的感伤。比如“雨打梨花深闭门”那种意境,虽然说的是梨花,但“棠”和“梨”常常并提,共享着那份落寞。文人墨客笔下的“棠”,美得令人心疼,美得带着忧伤。用在名字里,要是孩子是个大大咧咧、活泼开朗的性子,这名字会不会跟他本人的性格有点不搭?那种自带的、有点清愁的文人气质,跟现代社会的闯劲、韧性,好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。
我见过一些名字里带“棠”的,有些确实人如其名,透着一股子清冷和文艺范儿。但也有一些,怎么说呢,总觉得那名字像一件过于精致、过于轻薄的衣裳,穿在他们身上,有点兜不住。仿佛名字在期待一种纤弱或敏感,而孩子本身并非如此。这种反差,虽然不至于造成什么大问题,但总归不是最熨帖的。
而且,“棠”字,作为姓氏倒不稀奇,但作为名字里的一个字,尤其单名一个“棠”,或者像“X棠”、“棠X”这样的组合,说实话,近些年似乎有点流行起来了。一旦某个字开始泛滥,它的独特性就大大降低了。原来觉得它清雅,少见,所以特别。结果身边好几个“小棠”、“棠棠”,那份稀缺感和高级感瞬间就没了。名字嘛,谁不希望给孩子一个既有好寓意,又相对特别,能让他在人群中不那么容易被混淆的?“棠”字目前的使用频率,让我对此有些担忧。
话说回来,起名字这事儿,是个特别私密、特别个性化的决定。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考量和偏好。你可能就是喜欢那个字的美,喜欢它读起来的音韵,觉得那些所谓的“愁绪”、“脆弱”不过是过度解读。这当然没问题,爱是最大的理由。
但我站在这里,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,看着形形色色的名字,听着它们被呼唤,感受着它们给人的第一印象,我还是会忍不住想:把一个自带凋零意象、自带文人清愁、并且越来越大众化的字,放在一个承载着父母全部希望的小小生命上,是不是真的经过了最审慎的思考?它能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?能不能适配孩子未来可能拥有的各种人生际遇?
“棠”字,它适合出现在诗里,出现在画里,出现在园子里,安安静静地美着。但要把它提取出来,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标识,一个要伴随其成长、奋斗、经历风雨的印记,我觉得,真的需要十二分的小心。它太美了,美得有些易碎,而人生,恰恰需要更多的坚韧和生命力。
所以,“棠字取名慎用”,不是一句否定,而是一个提醒:它很美,但请务必深思熟虑,权衡它可能带来的所有潜在的联想和影响。这名字,是不是真的能为孩子的人生增光添彩,而不是徒增一份淡淡的忧伤,或者淹没在同名的海洋里?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,在提起笔之前,都应该问问自己的。不是吗?
本内容由大名研究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dsmly.com/235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