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有没有琢磨过“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”这话?听着玄乎,好像真有那么回事儿似的。龙这东西,咱们看不见摸不着,神神叨叨的,可它的“儿子”们呢?嘿,倒挺实在的,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常里、在那些老建筑上、老物件儿上,到处都能瞧见它们的影子,各有各的样儿,各有各的脾气。今儿个,咱们就随便聊聊,把这几个传说中的龙子给扒拉扒拉,看看都是些啥玩意儿。
先说老大吧,叫贔屭(bì xì)。这名字听着就有点费劲儿,可模样你肯定见过。那些个功德碑啊、神道碑啊,底下那个大个儿的石头乌龟,驮着那老沉老沉的石碑,就是它!这家伙,别的本事不知道有没有,反正力气是真大,就喜欢驮着重东西。你说说,那些历史的重量、那些功绩的记录,谁给托着?就是这贔屭,默默地、稳当地,一驮就是几百年上千年。看着它那副样子,你就能感觉到一股子厚重、一股子承担劲儿。不像龙那么飘逸,它就是个扎根大地的大力士,承载着过去,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。有时候看看它,再看看现在人来人往,匆匆忙忙的,觉得这老家伙倒是挺有定力的,就那么杵着,任凭风吹雨打、朝代更迭,它自岿然不动。
再说老二,螭吻(chī wěn),也叫鸱吻。这个更常见了,你去看看那些古建筑的屋顶,尤其重要的宫殿庙宇,房脊两头儿是不是蹲着个张着大嘴巴的怪兽?头朝下,嘴巴好像要把那房脊给吞了似的。这个就是螭吻。传说它喜欢眺望,更重要的功能是吞火避灾。你想啊,以前房子多是木头盖的,最怕火。把这能“吞火”的家伙搁屋顶上,多多少少是个心理安慰,也是个警示。看着它那豁开的大嘴,就好像在说:火啊,你别过来!所以它是一种守护的象征,守卫着建筑,守卫着家园。每当我看到那些高高翘起的屋角、屋脊上的螭吻,总会联想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,对平安的期盼,都凝聚在这些小小的细节里。

接着来聊老三,蒲牢(pú láo)。这家伙住海边儿,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一种叫“鲸”的大鱼。鲸鱼一吼,蒲牢就吓得大声叫唤。结果呢,古人就把它安在了钟的顶上,做成钟钮。敲钟的时候,那个用来撞钟的木槌叫“鲸”,用“鲸”去撞击有蒲牢的钟,蒲牢就会因为害怕而发出巨大的吼声,也就是咱们听到的钟声。哎呀,这真是个奇特的逻辑,利用它的恐惧来产生声音。所以蒲牢象征着声音的传播、远播,也可能是警醒或者震慑。你站在古寺前,听着那厚重悠扬的钟声,想想那顶上的蒲牢,是不是感觉这声音里似乎真带着一种被惊吓后的全力嘶吼?那可不是随便敲敲就有的响儿,那是龙子的恐惧化成的共鸣啊。
然后是老四,狴犴(bì àn)。这个名字听着就有点凶神恶煞的感觉。它的样子像老虎,但据说是龙和虎生的。狴犴喜欢打官司,有正义感,能明辨是非,主持公道。所以它被安在了衙门的门口、监狱的门上,用来震慑犯人,也象征着法律的威严和公正。你想啊,以前那些衙门大牢,门口弄这么个玩意儿盯着你,心里能不发毛吗?它那双眼睛,仿佛能看透一切虚伪和罪恶。狴犴不是那种简单的凶猛,它代表的是一种带着力量的秩序和审判。所以,看到它,就想到规矩、想到后果、想到那句老话儿,“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”,狴犴就在那儿盯着呢。
再说说老五,饕餮(tāo tiè)。这个大家可能更熟了,“饕餮盛宴”、“饕餮之徒”,都是形容贪吃、贪婪。饕餮的形象,多出现在古代的青铜器上,尤其是商周时期的礼器,比如鼎啊、簋啊上面的纹饰,就叫饕餮纹。它只有个大脑袋和嘴巴,好像身体都被自己吃掉了,象征着一种无止境的食欲和欲望。古人把它的形象刻在礼器上,其实是一种警示,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贪婪,要懂得节制。每次看到那些青铜器上的饕餮纹,那双眼睛圆睁着,嘴巴大张,虽然抽象,但那种吞噬一切的感觉扑面而来。它不光是吃,它象征的是所有过度的欲望——权力、财富、名声……是个活生生的欲望黑洞的具象化。看着它,就得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被什么东西牵着鼻子走,是不是也快变成一个只有嘴巴和眼睛的怪物了。
接着是老六,蚣蝮(gōng fù)。这名字有点拗口,模样嘛,有点像龙又有点像鱼。蚣蝮喜欢水,所以常常出现在桥梁的栏杆上、水边的建筑上,或者作为排水口的滴水兽。它象征着水流的顺畅和水域的守护。你走在一些老桥上,看看那些石栏杆,上面雕刻的盘绕着的动物,很可能就是蚣蝮。它似乎永远伴着水流,看着河水哗啦啦地流淌,守护着桥梁的安全。它不像螭吻那样居高临下,也不像贔屭那样沉重,蚣蝮更像是一个亲切的水边朋友,或者说是水之精灵,让流淌的水有了生命感,也让那些桥和水有了故事。
再来说老七,睚眦(yá zì)。这个名字听着就不好惹,“睚眦必报”嘛。它性情凶残,喜欢杀戮。所以它常被装饰在刀环、剑柄等武器上。它的眼睛很小,据说连眼缝里都带着杀气,一点点冒犯都能激起它强烈的报复心。睚眦象征着凶狠、杀气,以及强烈的复仇欲望。想象一下,古代的战士拿着刀,刀柄上刻着睚眦,仿佛那股子狠劲儿就传到了武器上,传到了战士心里。它是一种纯粹的暴力和血性的象征,没有太多的哲学含义,就是赤裸裸的以眼还眼。这种形象,让人看了不寒而栗,也提醒着人们,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极端的情绪和力量。
老八是金猊(jīn ní) 或狻猊(suān ní)。它长得像狮子,喜欢烟火,也喜欢静坐。所以它常常被安放在香炉上或者佛座上。在古代,香炉是重要的器物,烟雾缭绕,带着一种神秘和庄重感。狻猊坐在香炉边,看着香烟升腾,显得非常威武却又沉静。它不像其他龙子那样张牙舞爪或者凶神恶煞,它更多的是一种祥瑞、一种镇宅、一种带着威严的宁静。你看着香炉上那个蹲坐着的狻猊,仿佛能感觉到一种力量被收敛起来,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庄重。它象征着一种守候,一种净化,让香烟不只是烟,更带上了一层神圣的意味。
最后,老九,椒图(jiāo tú)。它长得像螺蛳或者蚌,最不喜欢被别人打扰,总是把嘴巴紧紧地闭着。所以它被用在了大门上,做成铺首(门环底座)或者门上的装饰。椒图象征着紧闭门户、防盗,也代表着平安宁静、拒绝外来侵扰。你看那些老宅院的大门,门上那个衔着门环的兽头,可能就是椒图。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,用它紧闭的嘴巴告诉你:这里门户森严,闲杂人等勿进。它是一种安全感的体现,也是一种界限的象征。在咱们的文化里,“家”是非常重要的概念,椒图就守着这个“家”的入口,用它沉默的方式告诉你,里面是安全、是私密、是不容侵犯的领地。
你看,就这么九个家伙,模样儿、脾气、喜欢的东西,用处,都跟它们那个神龙老爹不一样。有的憨厚有力,有的凶狠残暴,有的喜欢热闹,有的就爱清静。它们零零散散地出现在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,藏在建筑的脊梁上,趴在石碑底下,蹲在香炉边上,或者守在紧闭的大门前。它们不只是个图腾,它们代表着古人对力量、对安全、对公正、对欲望、对声音、对水、对复仇、对祥瑞、对守护的各种理解和寄托。它们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,也让那些冰冷的物件儿多了一点儿故事和灵气。龙是精神图腾,而它的这些儿子们,更像是人间烟火里的一个个小神兽,有血有肉(当然是想象中的血肉),守着我们这个充满故事的世界。
本内容由SF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dsmly.com/236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