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微信名字,看似小事,实则是一扇窗,透着使用者骨子里的那点儿念想,那点儿不甘,那点儿独一无二的倔强。我就这么觉得,每次换名字,心里都跟搬家一样,得好好琢磨琢磨。不是随便找个“阳光男孩”或者“温柔小仙女”就能打发的。那太……苍白了。
你想想,咱们加了那么多人,微信列表像个巨大的社交光谱仪,每个人头上顶着的那个小小的文字,就是ta最直观的宣言。有时候,看见一个名字,我脑子里立马就“咔”地一下,勾勒出个大概的轮廓。比如那个叫“追风筝的人”的,我第一反应就是,这人啊,肯定是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,也许有点孤独,但眼里一定有光。再比如那个叫“不加班的社畜”,哈哈,那叫一个接地气,一种自嘲,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小小的反抗。我上次就加了一个叫“一杯咖啡的时间”的,我寻思着,这人是不是特珍惜自己的独处时光,或者,每天就靠这杯咖啡续命?结果一聊,人家是个咖啡师,名字就是随手起的,但我觉得,这也挺酷的,一种生活态度的凝固。
我自己的名字,换了好几次。最早是那种特别朴实的,比如“张伟”,我妈给起的,挺好,但发出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后来年轻嘛,喜欢神秘感,试过“夜半钟声”、“林间疏影”,觉得挺有味道,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。但待久了,总觉得有点做作,好像故意要和别人不一样,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样。

再后来,经历了一些事,有点看透了,但又不完全认命。那时候我给自己起名叫“看山不是山”。这名字,是有点禅意,但对我来说,那是一种心境的体现。生活里遇到的事情,让你对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识,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,对与错。你知道,很多事情,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,看到的风景就变了。这个名字,就像一个小小的提醒,提醒我自己,永远保持一种开放和流动的态度。
现在呢?我暂时用的是“微光”。这个名字,不像“光芒万丈”那么耀眼,也不像“黑夜”那么沉寂。它就是一点点,不起眼,但足够温暖。我觉得,人生很多时候,靠的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力量,而是那些细细碎碎,在不经意间给予你力量的东西。可能是一句鼓励,可能是一个善意的微笑,也可能,就是微信里这个小小的“微光”的名字,让你知道,你不是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索。
我观察过很多人的名字,有些名字是潮流的产物,比如曾经风靡一时的“〆↘吢↘吢”,现在看来,有点杀马特,但那时候,就是拽。还有些名字,是情感的寄托,比如“永远的XX”、“思念XX”,那种情深意切,我能理解,但总觉得,把自己的情绪完全暴露在网络世界,有点危险。万一呢?万一那些曾经的“永远”变成了“再也不见”呢?那时候,这个名字就会变成一把钝刀子,时不时地戳你一下。
我更欣赏那些名字,看似随意,实则深邃。比如一个叫“路过的风”的朋友,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,做什么工作,但我总觉得,他一定是个洒脱的人,不被任何东西束缚,来了,看看,然后继续往前走。还有一个叫“未眠”的,我猜他肯定是个夜猫子,也许是对生活有太多的思考,白天太喧嚣,只有夜晚,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微信名字,也是一种社交密码。你想让别人怎么记住你?你想让别人从你名字里看到什么?有时候,我也会用一些反差的名字,比如我一个朋友,平时大大咧咧,像个男孩子,但她微信名字叫“小桥流水人家”,那种温婉,和她本人简直是绝配,但也有一种神秘感,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那个“小桥流水人家”背后的她。
我有个老同学,名字挺普通,叫“李明”。但他朋友圈里发的那些关于摄影的文字,配的图总是那么惊艳,后来我才知道,他名字虽普通,但他的视角,他的品味,他的执着,才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。所以,名字只是一个符号,真正重要的是符号背后那个鲜活的、有血有肉的、有故事的人。
当然,我也见过那种特别直接,或者有点暴躁的名字,比如“滚”、“别烦我”,我承认,有时候我也想这么干,但真这么写出来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少了点回旋的余地,少了点人情味。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,总得和别人打交道,总得留点缝隙,让阳光照进来,也让别人看到你的温度。
所以我现在用“微光”,觉得挺好。它不刺眼,但有自己的亮度。它不张扬,但有自己的存在感。它就像我,在人群中,不算最显眼,但也在努力发着自己的光,温暖自己,也可能,温暖别人。下次你换微信名字的时候,不妨也想想,你想要通过这个小小的名字,向世界诉说一个怎样的自己?是狂野?是温柔?是深沉?还是,仅仅是那个,在人海中,努力寻找自己微光的你?这事儿,挺有意思的,你说呢?
本内容由SF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观点,如果侵犯您的权利,请联系删除(点这里联系)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dsmly.com/26301.html